川藏风物之巴 塘 散 记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川藏风物之巴 塘 散 记

川藏风物之巴 塘 散 记

发布时间:2016-12-13

  细算,到巴塘县也有5次了。记得第一次是送一位县领导到巴塘县赴任,恰逢县上欢迎当时修筑318线海竹路(海子山—竹巴龙段)的人员,悠扬的弦子、欢腾的舞蹈……

  加上一碗碗,不,可说是一盆盆斟满了深情厚谊的啤酒的银碗,还没有饮下,人已经醉了。自此,对巴塘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其实巴塘和先前我所工作的石渠县洛须镇是一江相连,一山相承。同石渠一样,沙鲁里山脉、金沙江在巴塘县均为重要的山脉和水系。
  今年5月,因工作关系在巴塘县耽误了一周之久,利用下午嫌隙之际也领略了巴塘的风采。
  八景之一的“巴山积雪”由于大气层变暖,往日终年白雪皑皑的景观已逐年消褪。不过机巧缘合,为了扑灭森林火灾,经过一番人工增雨作业之后,巴塘县境内普降大雨,多年5月已销声敛迹的“巴山积雪”竟重现容姿,对我来讲雪山冰原是司空见惯了,可对内地来的人来讲也不乏是一大景观。在闲逛浏览康宁寺古柏时,我遇见一位准备去上晚自习的康南民族高中的高一学生,问及学校情况,他说自己是高一的学生,仅高一就有7个班,每个班少则50多同学,多则70多同学。通过闲聊,我不由对巴塘县现代为什么人才辈出有了落脚点,是源于对教育的重视。
  在看了古桑抱石、柳林较射、康宁寺古柏及红军长征遗迹后,我很想看看当年外国传教士在巴塘县留下的痕迹,据史料记载,清同治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巴布埃来巴塘,在城郊四里龙建教堂一所、住房两座。自此,天主教传入巴塘。同治4年后,巴塘民众驱逐洋教士,捣毁洋教堂。到民国21年只有教徒50人,土地50亩。巴安和平解放后,教堂作学堂,天主教再无活动。光绪20年,经清廷准许,美籍牧师贝克来巴塘,于城北甲日隆租地7亩,准备建基督教堂,因故未果。光绪30年,美籍医生史德文、牧师浩格登来巴塘考察后,回到打箭炉经美国总会批准后于光绪三十四年来巴塘建教堂一座、巴安华西小学一所、孤儿院1幢及牧师住宅3处。到1956年,巴塘有教徒49人。其后教产收归国有,基督教的活动告终。连问了几个巴塘县本地人皆不知道当年的教堂在何处,有的甚至就不知道有教堂在巴塘。晚间,在三位巴塘县本地年轻人的陪同下,我去看了位于巴塘县城东,他们认为的教堂,结果是“关帝庙”。乾隆二十九年建成,同治九年巴塘大地震中震塌,并于同治十三年重建的关帝庙,因参加重建修复的会员籍贯不外川、滇、陕三省,因此又将关帝庙定名为“三省会馆”。其主要建筑以及庙内所塑神像均在文革中被毁,现只剩下些许残垣断壁和一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刻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临别巴塘,因陪同国家林业局的相关人员考察措普沟保护区,随便也一睹了措普湖的芳容。
  早上,沿着巴曲河顺流而上,从措拉进入措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沿沟而上不远就是茶洛乡,这里也是当年的义敦县政府所在地,车过当年的县邮电大楼还依稀可见当年县府的痕迹。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先前看到的一张关于义敦县的旧照片。当年,摄影师孙明经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民国期间旧义敦县县长立于县政府前的留影,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这便是义敦县政府,县长神态平和,丝毫看不出他抱怨。当年,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粗理不糙。当年,刘文辉的执政理念是16字方针: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他深知振兴西康要开发民智,因而十分重视教育。刘文辉是个军阀,但他16字的执政方针,却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透射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展示了那个时代地方实力派兼容并包、继往开来的特质,也是民国“黄金十年”的一个缩影。
  上行8公里处,阵阵热气扑面而来,这就是四川省地热资源第一的措普沟热坑地热田。大大小小的泉眼,形态各异,撒落在山坡上、公路旁、森林中、田野里、悬崖下、河水边,弥漫在整个山谷,升一股股热气。那热气忽淡、忽浓、忽明、忽暗,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停的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其景色蔚为壮观。据同行的县上同志介绍,热坑泉水水温高,富含矿物质,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特殊的疗效。温泉中,最独特、最壮观的莫过于远近闻名的三口间歇泉。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一睹三口间歇泉的风采,不过我们和衣站在水温稍微适宜的热坑泉水前也领略了下温泉的神奇。
  沿途可见不少当地老百姓在沐浴,享受天赐瑶池般的热泉谷。相传,格萨尔王经常到此沐浴。其实,这些老百姓也过着令都市人羡慕不已的神仙般的日子。
再往上行,就是七彩草原--章德草坝。豁然开朗的视野里,在雪山的环拥下,五月的章德大草原还未全然泛绿,不过倒可以看见成群悠然的牛羊、顶顶帐篷、袅袅炊烟错落在还泛着苍莽之色的章德大草原上,草原上一望无际,宛如一张巨大的盆景。
我们的车很开了会,才横穿完这片草原,就可以看见措拉湖了。再行驰了会,来到一排小木屋和一个小山包,下车越过这个小山包,刹那间措普湖犹如一盏世外蓝色宝镜呈现在我们眼前。雪山、森林、草地加上这晶莹剔透犹如水晶般的湖,那瞬间我感觉到尘世间所有的繁杂琐事都被涤荡的一干二净。蓝色措普湖在高原九点过的绚丽阳光下,显得那么的恬静和安详,犹如一位正在沉睡中的美丽少女,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这位美丽少女的沉睡。放眼望去宁静的湖水颜色呈深蓝色,清澈见底,时不时有小鱼跃出水面,一道波光便顺着鱼儿跃起的地方慢慢扩散出去,撩得人心里舒坦不已,直至波光消失,那股说不出的滋味还在心里久久荡漾。据同行的县上人员介绍,“措”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普”在藏语中是源头的意思,所以措普湖在藏语中的语意为“万湖之源”。措普河是巴曲河的源头,而巴曲河最后汇入的是金沙江,所以可以说,措普湖也是金沙江的源头之一,措普湖海拔4230米,有“康巴地区第一圣湖”之称。环顾四围,措普湖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左右,整个湖呈不规则的圆形,湖的周围是茂密的高山冷杉林,冷杉林的背后是一座座造形奇特的、巍峨的大雪山,两种影像同时倒影在湖中,在不同角度的阳光照射下,云蒸雾绕,给人们以无尽的遐想,让人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 
  我几步奔向措普湖,迫不及待的想一亲她的芳泽。来到湖边,同行的几位友人早已掬起一捧捧水晶般的湖水和用手在“唤鱼”了。他们对着湖面“呜呜”地喊了几声,只见成群的鱼很快就聚集起来,向他们蜂拥游来,拿出早准备好的食物洒向湖里,这些鱼便毫不客气地开始哄抢。和高原许多湖泊一样,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措普湖成为多种高山鱼类很好的栖息场所,湖里里生长着大量的高原裸鲤和细鳞花鱼。
  我把手放在湖里,这些鱼竟然也直接对着我的手“亲吻”起来。这样的情景在高原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这也是长期生活在湖边的牧民自觉保护环境和爱护野生动物的结果。 
  在措普湖的转湖道上,还有许多景点和传说。如可以衡量人善恶的石洞、 “药泉”、“漱口泉”、“洗身泉”、“求子石”、“磨剑石”、“向秋树”和措普寺等。但由于时间关系,未能一一观看。不过,我想留一点遗憾和眷恋也是最好的。
  县志记载:巴塘,传说是大鹏仙化的地方,又称“鹏城”。临别巴塘的路上,在海子山上可以看见许多呈链珠状的高山湖泊,散落在山沟里,宛是一串七彩的珍珠项链,试想在这样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也难怪会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