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艺术——赛牦牛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牛背艺术——赛牦牛

牛背艺术——赛牦牛

发布时间:2016-11-30

对于未到过青藏高原的人来说,赛牦牛是一件陌生的事,因为牦牛作为青藏高原的特产,很多人从未见过牦牛,更不要提赛牦牛了。可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来说,赛牦牛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在喜庆、婚嫁等节日里,赛牦牛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乐趣。

生动有趣的赛牦牛比赛是高原的传统体育项目。赛牦牛虽然不比赛马紧张刺激,但是牦牛憨态可掬,常常引得人捧腹大笑,为比赛增添了无数趣味。人喊声,笑声,牛叫声,响彻雪域高原。

赛牦牛是一项具有久远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传在唐朝初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为了显示吐蕃的强盛和友好,不但派遣了大批骏马组成的马队来到赤岭(今日月山)迎亲,而且娶亲队伍到达玉树后,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精彩的赛马、马球、射箭、摔跤活动,使久居长安内宫的文成公主及送亲的江夏王李道宗等大开眼界。用黑、白、花各色牦牛组成的赛牦牛活动,使人耳目一新,文成公主异常欣喜,从而使留恋乡土的文成公主忘了背井离乡的忧愁。松赞干布便诏定以后每年赛马的同时,也开展赛牦牛这一富有情趣的活动。

宋朝时,西夏王李元昊兴兵侵扰河湟地区的藏族唃厮啰政权。唃厮啰深谙韬略,领兵迎战。时而用强悍的骑兵作战,时而用角绑利器的牦牛冲杀,难以阻挡的“牦牛阵”使西夏兵闻风丧胆。从此,当地群众更加倚重牦牛,精心喂养,大力繁殖,赛牦牛活动流传至今。

盛夏季节,高原草原一片碧绿,生活在这里的藏族群众大都选择这一“黄金季节”开展富有情趣的赛牦牛活动。

赛牦牛活动一般由一个村落和地区发起,邀请近邻参与,也有闻讯从百里之外专程赶来参加的。赛前,骑手将牦牛精心地洗刷打扮,使牦牛全身毛色光润。头顶一簇红缨,牛角悬挂各色彩绸,耳朵上挂着鲜艳的条饰,尾巴上系着扇形的藏绘,象征吉祥如意、夺魁在即。骑手多是二十来岁的少年,一般头戴礼帽,身着盛装,腰扎红带,足蹬皮靴,干净利落。

比赛开始后,十多条牦牛云集在起跑线上时,场面开始混乱起来,有的左挤右撞,有的走前退后,有的摇头摆尾,乱哄哄的一片。完全不同于赛马时井然有序的横列,严阵以待的阵容,光这个场面就足以让人大笑一阵。

赛牦牛比赛,对于参赛者和观赛者来说,搞笑远远比比赛结果更重要。一声尖锐的哨响划过赛场,只见起跑线处的几头牦牛奋起四蹄,口中“哞哞”作声,迈着笨拙的步伐,喘着粗气,耸背、纵身、扭腰、掉头,浑然不顾背上主人的叱喝抽打,朝着赛场外撒丫子就跑,只留下空荡荡的赛道。场外,数千观众大都已笑翻在地。

由于牦牛一般都生活在高寒牧区,只善于在险峻陡滑的高山或雪坡上长途跋涉,不适于长跑,更别说被人骑着跑了,虽然说经过训练已经比较听话了,但到了赛场也会经常耍牛脾气,或停止不前,或掉头往后跑,让骑手与观众都忍俊不禁。

当裁判员发出起跑命令后,有的赛牛奋力奔驰;而有的尽管骑手两腿紧拍牛肚,口中吆喝声不断,手中的缰绳抖动不停,但牦牛就是在原地打转,或疲疲沓沓地不肯奔跑;有的甚至掉头向后跑;有的跑到中途,却转身向一旁冲去,任骑手把缰绳拉断,它也不肯回头,直吓得观众丧魂落魄,连滚带爬,四散逃命。更有趣的是,有的赛牛一直奔驰在前,但即将到达终点时,却驻足不前了,使主人眼看到手的荣誉,就在这最后的几秒钟白白丢掉了。

比赛获胜的选手,被热情的观众举起上抛,赛牛也披红戴绿,备受青睐。给优胜者以物质奖励,或牛或马,或茯茶、布匹等。

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了大规模的赛牦牛活动,但在西藏和青海玉树等地的赛马会上,除了争夺激烈的赛马,还能看到赛牦牛。从中能体会到赛牦牛这项运动的魅力。

人喊声,笑声,牛叫声,比赛在滚滚灰尘中结束,美丽的姑娘给所有的参赛者献上醇香的青稞酒。取胜的冠军除了奖金,还有茶叶、布匹等奖励,主角牦牛也要披红戴绿,自然也会被主人犒劳一番。

一场牦牛赛,大多从笑声中开始,在笑声中结束。所以牧人常说,“赛马看技巧,赛牛看笑话。”实际上,在不少地方的牦牛赛中,牧人也正是以取乐为目的。因为生活在高原上的牧人,每年聚会的机会实在太少了,他们能以此博得一场大笑,也算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了。

赛牦牛是藏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由经验丰富的牧民驾驭性情暴躁的耗牛进行赛跑比赛,原在11月25日进行,现改在望果节(秋收前)和响浪节(农历六月中旬)。比赛时,牧民骑手待于起跑线,发令后即驭牛疾奔200-300米,以先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将受到观众的热烈祝贺并受酒肉奖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