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藏族人的万字活龙铁雕马镫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16世纪藏族人的万字活龙铁雕马镫

16世纪藏族人的万字活龙铁雕马镫

发布时间:2016-11-07


马具文化是西藏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镫的出现,使马匹的优势大大增加,人们可以自由地控制马匹奔跑的速度,也可以稳定地驾驭马匹。西藏的古代马镫以明清两代最为精美,留存至今的马镫,使我们在今天还能欣赏到这些铁的艺术。

  从国外淘回收藏家喜欢而珍视的
  西藏本土16世纪的马镫
  丹争达杰的古玩店坐落在大昭寺附近的古玩商场二楼,是一间装饰精美的古玩店,里面的藏品玲琅满目。据了解,丹争达杰收藏的藏品大小加起来超过上千件,藏品涉及宗教艺术范畴的法器、民俗生活类的日常用具,还有装饰类别和兵器类别的,应有尽有。也因此,丹争达杰“铁器收藏大王”的美名不胫而走。
  丹争达杰说,在众多的藏品当中,他主要收藏的还是铁器和马具。丹争达杰对于铁器的收藏很执着。丹争达杰介绍:“在以前的西藏,铁器非常珍贵,尤其是嵌金的铁器,基本只有宫廷、寺庙以及贵族群体才用得起。铁器用具不像唐卡或者佛像那样普遍,家家户户都能拥有,在古老的西藏,铁器用具是一个家族地位或者权力的象征。”
  在丹争达杰的藏品中,放有好几种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马镫,有来自明清时代的蒙古马镫,有300—400年前的波斯马镫,也有丹争达杰非常喜欢而珍视的西藏本土的16世纪万字活龙铁雕马镫。
  丹争达杰古玩店里的波斯马镫是2013年新疆喀什的洽谈会时期,在洽谈会上淘的。“波斯的马镫外形简单,材料主要以黄铜为主,没有嵌金,有些也有300—400年的历史。中国的马镫纹饰相对复杂,像蒙古马镫上面雕的龙,以及我收藏的西藏本土的万字活龙马镫。”丹争达杰说着,拿出万字活龙铁雕马镫给记者看。
  万字活龙铁雕马镫,对于记者而言已经是第二次亲眼近观。按照丹争达杰的说法,万字活龙铁雕马镫是他的马镫收藏里最具价值、规格最高的一件,在整个西藏也是很少见的。记者记得最清楚的是,在某次展览上,该马镫被标为“16世纪万字活龙铁雕马镫”展出,曾有专家介绍道:“拿这件藏品的外形来说,马镫上可活动的龙雕,以及镂空的下底,完全就是件艺术品,放在以前也应该是王室贵族骑马才用得到的;技术层面上,它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铁上面刷了一层金那么简单,那是西藏自古就存在的铁嵌金技术,所以说非常珍贵。”
  藏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远远超过了藏品本身的价值
  在西藏的收藏圈,丹争达杰算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业内都称他为“铁器收藏大王”。在与丹争达杰聊天中记者发现,这位当兵出身的康巴汉子,从小在玉树牧区长大,童年在辽阔的玉树草原度过,从小就养成了玉树地区游牧人特有的性格,坚韧、乐观、勇敢,敢于闯荡的康巴汉子性格。由于机缘巧合他当兵入伍,在部队里一待就是七年。
  退役后的丹争达杰不习惯单位里闲散的生活,康巴汉子向往闯荡世界的雄心和理想,占据了他的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成为了玉树地区第一个辞职下海的工作人员。在最初闯荡的岁月中他遇到过挫折,经历过失败,但是他知道故乡那些对自己充满期待的亲朋好友的眼神,这是他奋斗的动力。
  事业蒸蒸日上的丹争达杰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先后为西藏牦牛博物馆、玉树藏族自治州博物馆、玉树藏族自治州红十字会灾后重建展览室捐赠价值不菲的西藏古文物。并通过慈善组织在西藏积极投入到了教育扶贫中,先后资助多名生活条件艰苦的藏族大学生。“以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尽己所能捐一些文物给博物馆,让文物背后的文化得到发扬传承。”丹争达杰笑着对记者说。
  近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丹争达杰聊到的,不是几年来收藏了哪些价值不菲的文物,也不是做过多少好事,什么藏品赚了大钱,挂在丹争达杰嘴边的就是“知足常乐”。他说:“现在的收藏,藏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远远超过了藏品本身价值的几百倍!”而马具和铁器的收藏,也让丹争达杰更加享受收藏的乐趣!
  西藏的铁镶嵌金银工艺
  多用于佛教法器和供具
  丹争达杰说,他收藏的每一种铁器藏品都是铁嵌金的器物。据说铁嵌金技术虽然至今犹存,但是精密程度已完全不能与几百年前的技术相比较,最精妙的嵌金技术,只能在文物上面品鉴。
  据说,铁嵌金技术是中国古代的金属工艺中一种特殊的技艺,就是铁经过铸造或钣金成型后,在器物的表面镶嵌金银。传统称为铁错金(银)。所谓铁错金(银)主要在铁胎上錾出横竖斜线,再把金箔(或银箔)锤于斜线内,使之嵌于铁胎之上而表面平滑。如果只是镶嵌金称作铁错金;如果镶嵌银称作铁错银,同时镶嵌金银就称铁错金银。这种工艺在唐代出现,辽代继承了唐朝的这种铁镶嵌金银工艺,应用于豪华带饰、马具和仪仗用具。铁镶嵌金银工艺在西藏很盛行,多用于佛教法器和供具。在北京故宫珍藏着西藏高僧敬献给乾隆皇帝的扎古扎雅木碗,碗的外包装即碗套就是铁镶嵌金花纹的。明和清前期铁镶嵌金银工艺应用也很广泛。如家具的饰件以及文房用具等。清代《匠作则例》对于错金和错银的制作工艺阐述得非常详尽。共有发路、错罩、烧砑、钩花、点漆几道工序。其工艺是:在铁片上錾出网纹(发路);金银丝或 金银片锤到网纹上,因为金银软于铁,故能嵌陷如纹(错罩);用火烤铁片,用砑子碾平(烧砑);用錾子錾凿出按照设计需要的花纹(钩花);最后用漆涂盖花纹 以外的地子,衬托金银纹样,使其更加醒目(点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