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地区礼仪文化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康巴地区礼仪文化

康巴地区礼仪文化

发布时间:2016-04-05

  

    藏族是一个十分讲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人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正、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谊、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家人长辈的礼节:
  藏族对长辈十分尊敬,让男性长辈盘腿坐居上方。女人只能并脚侧坐下方。女性长辈虽坐下方,但不用自己干什么,自有年轻女性伺候。主妇递碗、接碗都用双手;斟茶也用双手,且只能正手斟,忌反手斟茶。
2、亲友、客人的礼俗:
  亲友久别重逢,手拉手以脸颊或头额相亲;相互敬重的人相见便将双袖搭于肩头,躬腰双掌向上平展,以示敬意。对上级尊敬的人或同辈相见,一般都要把帽摘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表示礼貌。解放后亦流行互相握手以表礼貌。客人来访,主人必须出门迎接,献哈达,然后退到一边侧身站立,躬腰双掌向上平展,让客人先进屋。如客人到家则须起身让坐或坐首席。客人起身告辞,主人仍先起来站在一边,侧身躬腰双掌向上平展,让客人先走,一直送到大门外,并道一声:“呷勒拍”(请慢走)或“尼萨得”(晚安)。亲友到来和出门,也必须迎送。
3、茶和饮酒的礼俗: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新)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人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至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发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全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者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祥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再饮一口,敬酒者又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系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见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
  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4、路遇各类人的礼俗
  解放前,藏族等级观念甚严,途中如遇活佛、喇嘛、土司、头人,不管男女老幼,均须站立路旁,脱帽、放下盘辫,俯首躬腰双手掌向上平伸,目不斜视,以示敬意,乘骑马者见之也滚鞍下马立于路旁,妇女让道于右,待他们走后才能上路,如知道尊敬的人到来或离走,则在路面煨桑烟祭以示尊敬。
  解放后,没有土司、头人了。但对活佛、喇嘛仍保留了以上的礼遇。对上级,尊敬的人或同辈人于途中相遇,一般都把帽摘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或互相握手以示礼貌。
5、献哈达的礼俗
  哈达是我们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一种生丝织品,是社会交往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中有五彩哈达,即兰、白、绿、红、黄,各象征蓝天、白云、江河、太阳、大地,代表佛菩萨的服装,是作为献给佛菩萨的供奉,只能在特定的时候使用。藏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纯洁、皎洁、无暇,所以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白色的哈达表达自己的纯洁无暇的诚意。一般说来,哈达有三种,特等内库哈达、头等阿喜哈达和二等素喜哈达。阿喜和素喜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内库哈达就是从皇家内库拿出来的特等哈达,它又长又宽,质地优良,边沿织纹为长城图案,面上织纹为“八大吉祥徽”和祝福词。过去,内库哈达在市面上买不到。
  在过去,使用哈达有一定规矩、规格和方式。官场上或膜拜著名活佛喇嘛使用哈达的规矩较为严格,一般都不使用内库哈达,只用阿喜哈达。各级官员都得按自己的身份、名号使用哈达,不能越轨乱礼。私人和民间使用哈达则随便得多,没有那么严格的规矩。
  藏族在社交中,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哈达,都有一定讲究。对上敬献时,要用双手把哈达捧献于对方手里,献放在桌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都要把哈达系于对方颈项;平级、同辈之间互赠则把哈达捧送对方手中,互赠的哈达应同等同质。给上级和尊贵的客人敬献哈达,他们不用回赠,别人给你献哈达时,你须将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双手接过哈达,然后从头绕过,挂在脖子上,以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使用哈达的场境相当多: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求请致谢、致敬祝贺,朝佛膜拜等都离不开哈达。甚至在书信、呈文中也附有哈达;客人离开接待往宿处时,在床垫、座垫上留哈达;新房落成时房柱上缠哈达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哈达的折叠方式也不同,一般分访问式和敬献式折叠法。
6、尚白的习俗
  崇拜白色是藏族深层文化心态的一种反映。藏族自古以来就崇拜白道、白事、回避黑道、黑事。《格萨尔王传》及其许多民间故事中,以白人、白马、白云、白鹤等白色来代表善良、正义的人物、军队或事情;反之黑人、黑马、黑云等则象征邪魔、罪恶和不幸。在我们藏民族的整个文化观念中,以白色象征纯洁、无暇、忠诚、善良、正义。这种文化观念,文化心态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可以感觉到。房屋的墙壁刷白灰,房屋的檐部“巴苏”涂白;过节时门窗和木制家具用白面点白点或划白线;屋顶四角及门楣亦砌白石;喜庆婚筵时,给茶壶,盛酒器皿上系上哈达或白色羊毛,壶嘴碗口沿处贴上酥油;要道山口的麻尼堆上放白石;祭祀山神和箭杆上系上一束雪白的羊毛;供神煨桑时撒上糌粑;姑娘出嫁时,必乘白马,社会活动中互赠洁白的哈达等等。
7、迁居的习俗
  新居落成,乔迁新居前,要请喇嘛卜卦择定吉日良辰,并请喇嘛开加持,用柏枝熏烟进行烟祭。同时先搬一小口袋粮食、一砣酥油,一包茶叶到厨房里,以示迁居新家生活富足,繁荣昌盛。
搬家那天,邻里亲属都要主动前来帮助搬家。来的人都要带一根哈达和必备的礼品(如茶包、酥油、八宝细瓷碗等)。将哈达系在新房中柱上,以示真诚的祝福。搬完家,主人要盛情款待邻里亲属。
8、其它
  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济危扶困是藏族人民的美德之一。在家里,父母长辈是最受尊敬的人。在社会上,年长者也是最受尊敬的人。父母长辈年迈丧失劳动力,仍受全家人尊敬、服侍。对子女爱若至宝,特别是对小男孩十分溺爱,但又善于培养子女勤劳、勇敢,具有正义感的品质。藏族对嫌弃老人,虐待子女或弃婴现象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永远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虐待老人和婴儿的现象极为少见。
青老年同行外出,年轻人会主动照顾老年人,背水、拾柴、烧茶、上下马鞍、铺睡垫等,否则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甚至连找老婆都困难。

  藏族人民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乐善好施,济危扶困。家境贫寒,前来乞讨的人,主人家都会请到院里,端茶拿吃的,不仅让乞丐吃饱喝足,还要送许多吃的。过年过节,都还要专门为乞丐准备一份食物。所以藏族有这样的说法,拿着糌粑口袋讨口绝不会空着口袋回。

注:(本文摘自:藏族文化与康巴风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