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医疗
曾克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中壤塘寺硬化广场
修建中的中壤塘寺入寺路
巡诊义诊
省卫生厅医疗组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检查
自来水接到了门口
编者按:
百姓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去年1月12日,我州召开2014年度县委书记和县长落实藏传佛教寺庙管理责任制集中述职会议,州委书记刘作明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开动脑筋,转变思路,坚持大民生带小民生,统筹解决社会民生和宗教民生,重点解决寺庙通水、通电、通路等问题,努力推动寺庙和僧尼的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壤塘县按照“寺庙是社会基本单元、僧尼是国家基本公民”的理念,将寺庙民生纳入社会民生范畴,与农牧区民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争取、统筹实施,始终把改善寺庙民生放在工作重中之重,尽最大努力让僧尼生活得更加幸福。
寺庙通了水、电、路;僧尼有广播听、电视看,还有学习“充电”的书屋;僧尼有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还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国家每年免费为僧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行走在壤塘大地,僧人们的肺腑之言,道出的满是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一项项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有序实施,让僧尼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去年12月14日,壤塘又迎来了一场瑞雪。一夜之间,整个壤塘大地成为了一个银妆玉裹的童话世界。仙境般的雪白世界,雪山、飞瀑、寒泉、绿树相互映衬,一座座绛红色的寺庙显得尤为庄严。
“我们寺庙现在水、电、路都通了,生活困难都解决了。”
“平时我们最爱看电视,去书屋,这样可以增长见识。”
“我们僧尼不仅有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活贫困的还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国家每年免费为我们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这些都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实惠。”
……
行走在壤塘大大小小的寺庙,僧尼们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壤塘县实施“社会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政策以来,寺庙里发生的变化。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语,道出的是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该县按照“寺庙是社会基本单元、僧尼是国家基本公民”的理念,将寺庙民生纳入社会民生范畴,与农牧区民生项目同步规划、同步争取、统筹实施,力争通过2015年和“十三五”期间农牧区社会民生工程实施全面带动寺庙水、电、路建设的全面完成。
寺庙基础设施改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踏着积雪,记者一行驱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来到位于上壤塘乡的贡巴拉卡寺。依山而建的贡巴拉卡寺海拔3600多米,四周神山环绕、草原湖泊相依,这里环境清净,蓝天白云下,寺庙显得醒目而庄严。
民管会主任桑仁见到记者后便打开了话匣子:“如今,水泥路通到寺庙门口,自来水接入寺庙内,这让僧人们生活非常方便,解除了僧人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潜心修佛。”
桑仁指着寺庙门前弯曲盘旋而上、长约1公里的水泥路向记者介绍:这儿原来是土路,大家上下山全靠步行,要走半个多小时,这对年纪大的老人来说十分不方便。寺庙里的生活用品都是先用拖拉机拉到山脚下的公路边,然后僧人们自己搬运上来,或者用牛马驮上来。现在,政府为他们修建了水泥路,现在小车、拖拉机、摩托车只要几分钟就到了,村民和僧人的出行难题都解决了。
在寺庙的院子里,僧人尼特正在用水桶接着白花花的自来水,“以前我们用的水都是自己安装的水管,从山上引下来的。每到冬天,尤其是1月份最冷的时候,水管就会冻着,结上厚厚的冰。整个冬天,我们生活用水只有靠融化了的雪水。现在的自来水埋得深,再也不怕水管冻爆,再也不用喝雪水了。”
闲暇时,寺庙的僧人们总爱上书屋看看书,或者在房间里看看电视。桑仁告诉记者,虽然他们身在偏僻的山村,但是很想通过书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样才不会落伍。“感谢党和政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还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贡巴拉卡寺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是壤塘县“社会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壤塘县委、县政府安排发改、交通、国土、水务等部门就“社会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投入寺庙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00余万元,主要用于水、电、路、堡坎、寺庙书屋、厕所、线路改造、危房维修、消防器材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绵阳市援建投资46万元,用于斯跃武寺、扎西曲林寺厕所、垃圾焚烧池,曾克寺、日柯寺的堡坎寺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全县爱国爱教偏远寺庙均实现水、电、路‘三通’。”壤塘县民宗局负责人格西彭措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壤塘全县37座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惠寺惠僧政策得到了很好落实,寺庙文化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僧尼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力提升,僧尼潜心修行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据了解,该县将继续以农牧区“社会大民生带寺庙小民生”,以水电路为先导,统筹编制规划,整合项目资金,优化实施顺序,着力解决寺庙饮水难、用电难和行路难问题,进一步争取民心僧心,融洽党委政府与寺庙、干部与僧尼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构建全县寺庙管理工作新常态。
社会保障全覆盖编织出甜蜜生活
去年11月24日,周扎寺巡诊义诊活动现场,简易的桌椅一字排开,依次设立的内科、外科、中藏医科等义诊台前围满了前来寻医问药的僧尼。医疗队的医生们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测血糖、血压、超声诊断等检查,并为僧尼开展全面的疾病筛查。
“医疗队不仅给我们检查了身体,还发放了免费药品和宣传资料,提供健康知识咨询,真是太感谢他们了。”僧人能周告诉记者。巡诊义诊的开展,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和僧尼解除了病痛,为他们送去了健康和温暖。
不仅是巡诊义诊,壤塘还在寺庙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确保寺庙全覆盖。免费为在册僧尼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从根本上解除广大僧尼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解。
听说有记者来采访,在这里等候已久的三郎寺僧人求扎板迫不及待地讲述起他的故事。61岁的求扎板是南木达镇阿甲村人,10多岁便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以往每次发病因没钱上医院只能靠去痛片止疼。
自从纳入了医保,求扎板老人就医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愁没钱看病了,风湿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心情也好多了。“我们僧人现在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实惠,还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国家每年还免费为我们体检,有啥子病档案里都有,这些,以前说实话想都没有想到过。”
截至目前,壤塘县929名僧尼纳入“五保”供养和低保范畴,36名老、弱、病、残僧尼纳入敬老院集中供养,631名僧尼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2546名僧尼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医疗救助范畴,覆盖率达100%;37座寺庙民管会成员全部纳入补助范畴,覆盖率达100%。
“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僧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日阿塘寺民管会主任索朗泽让告诉记者,如今,全寺僧人都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低保、“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免费接受健康体检,僧人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
去年,壤塘县针对全县宗教界教职人员收入低、居住分散、生活保障难的实际,在尊重当地传统习俗和教职人员意愿的基础上,落实了居家养老保障政策。这意味着老龄教职人员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扎康、家属家中享受养老服务,国家按政策予以保障。通过实施居家养老政策,既满足其传统修行习惯,又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切实解决老龄教职人员老有所养的问题。
67岁的僧人索朗仁青,就赶上了居家养老的好时候,成为这项政策的受益人之一。“现在我们不但每个月能准时领到养老保险金,以后还能享受居家养老,由政府为我们提供养老服务,我从心里面感谢共产党。”说起现在的生活,索朗仁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2015年开始,壤塘县将符合居家养老政策范围的壤塘籍教职人员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畴,按时足额予以保障。对符合居家养老条件的教职人员,在享受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老年津补贴等国家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可同时享受居家养老政策。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寺庙里水、电、路都通了,发了电视、建了书屋,为我们买了社会保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学德寺庙僧人仁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