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桑祈福 三朗泽亮/摄
马尔康第五届原生态锅庄文化旅游节 周自立/摄
|
|
大藏风景区 高富贵/摄
城市夜色 高富贵/摄
马尔康,一座“酥油灯点亮”的嘉绒圣地,尘埃落定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15年的期盼,15年的等待,马尔康撤县设市于今年11月获国务院、民政厅、省政府批准,马尔康儿女的“撤县建市”梦得以实现。
如今,马尔康县正以成功撤县设市为契机,开启新常态下繁荣发展的新征途。
厚重的历史文化
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酥油灯点亮的地方”,自古即为咽喉要道和地域区位中心。马尔康历史悠久,境内距今约5000多年的沙尔宗哈休遗址,是四川省目前已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地方文化类型。马尔康,先秦时期为冉陇之地。秦朝属湔氐道辖地。两汉隶汶山郡。唐宋时期,属羇糜32州。元朝,隶吐蕃宣慰司。明代永乐年间,属杂谷安抚司。清朝,乾隆时属理番直隶厅;嘉庆时属杂谷直隶厅。民国,属理番县(理县)。1951年9月,成立了四土阿坝绰斯甲临时军政委员会;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设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马尔康办事处;195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原嘉绒藏族十八土司中梭磨、松岗、卓克基、党坝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马尔康县,亦称“四土地区”。
灿烂的历史成就了境内厚重的文化。马尔康一直以来被誉为嘉绒文化的腹心地,具有浓郁厚重的嘉绒藏族文化积淀,嘉绒藏族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俗话说:“西藏的踢踏、巴塘的弦子、四土的锅庄。”嘉绒锅庄被誉为“中国圈舞的活化石”,马尔康更是享有“嘉绒锅庄艺术之乡”的美誉。曾经传遍大江南北的阿坝锅庄中最经典的锅庄歌舞源于马尔康。土司文化、宗教文化、锅庄文化、唐卡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沉积丰厚、独具特色。
丰富的旅游资源
马尔康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天堂、康养之城。全县属高原峡谷区,地面海拔在2180米至5301米之间,具有“冬干夏湿、雨热同季、日照充足”等特点,年均气温8℃—9℃,年降水量753毫米,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空气质量达到全国ⅰ级标准,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ii类标准,全县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地)近60%,林草覆盖率达96%,常年采样pm2.5值为零。县内大多数优良级旅游资源保存较好,主要分为植物景观、高山峡谷、高原草甸、温泉湖泊。既具有雪山的巍峨峻美,又有河谷春的花艳、夏的浓郁、秋的多彩、冬的粗犷。杜鹃、红叶、悬冰、流珠把马尔康的春、夏、秋、冬描绘得斑斓艳丽,圣洞、城堡、古岩画、土司官寨把马尔康神奇的故事演绎得悠远神秘,奇石、奇树、岩泉、飞瀑更为马尔康平添无限魅力。
马尔康是四川藏区极具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胜地,境内拥有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碉群、大藏寺、哈休遗址、甲扎尔甲山洞窟壁画5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元、包容的藏传佛教文化,分属宁玛、萨迦、觉囊、噶举、苯波、格鲁六个教派,61座开放性藏传佛教寺庙,使这里成为全国少有的藏传佛教各大教派齐全的县市之一。其中,大藏寺、昌列寺等尤为出名,在整个藏区乃至东南亚各国享有较高的盛誉。
马尔康更是红军长征的北上驿站。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曾率领红军从此经过,红军队伍在境内驻扎长达一年之久,建立了13个乡级苏维埃政权和80多个村级苏维埃政权,为长征胜利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马尔康也被誉为红军北上驿站。如今,卓克基会议旧址、卓木碉会议旧址、梭磨马塘战役旧址等众多革命遗迹,已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经典景区和阿坝州五大红色旅游精品经典景区。
良好的投资环境
马尔康境内资源富集,蕴藏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20万千瓦,可开发量455万千瓦,为阿坝州最大的水电工业基地;蕴藏有1570余种各类生物资源和30余种地矿资源,硅矿储量达940多万吨,锂矿储量达230多万吨。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4029万立方米,天然红豆杉资源丰富,栖息着小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獐、鹿、熊等73种珍稀野生动物,寄生着松茸、羊肚菌、猴头菇等10余种野生食用菌,生长着杜仲、党参、贝母、虫草等270多种名贵药材,素有“川西药山”之称。
国道317线横贯东西,与理县、金川、壤塘三县相连,省道209与红原、省道217与小金两县相连,汶川至马尔康高速正加速建设、马尔康至青海久治高速即将开工建设。未来,川藏高速、川青高速、川青铁路均在马尔康交汇。特大型电站双江口电站已核准建设、金川、巴拉两座大中型电站即将核准开工。
马尔康是一座宜旅、宜居、宜业的高原新兴明珠,今年,马尔康城镇化率已达到50.69%,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可达221000万元;全部工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1500万元;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3455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可达300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预计可达102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8066元。同时,马尔康县连续五轮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爱心献功臣”活动先进县、全国扫盲工作先进县及四川省文化先进县、省绿化模范县、省国防教育先进县、省中小城市规划县、省卫生应急示范县等数十项荣誉。
在中央“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下,今天的马尔康以和谐发展为主题,凭借州府所在地和地域区位中心的优势,依托水电、文化、生态资源,必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使这里建设成为“阿坝州政治文化和金融信息中心,阿坝州区域性交通枢纽、阿坝州最大水电工业基地、川西北地区商贸集散地、游客集散地和大渡河上游生态宜居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美丽的高原明珠。
马尔康大事记
1956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办事处,设置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
1958年9月,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将中共四土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马尔康县委员会。
1958年12月,阿坝州人民政府从刷经寺迁驻马尔康。1962年11月,马尔康县与各县长途电话架通。
1981年4月,马尔康县第五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恢复马尔康县人民政府,设立县人大常委会。
1986年10月,国家决定马尔康县为对外开放县。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卓克基土司官寨为第三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坝州第一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11月,马尔康县第一本县志《马尔康县志》出版发行并举行首发式。
1997年1月,马尔康县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
2004年7月,马尔康县举办第一届嘉绒锅庄节,万人同舞,创造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规模最大的圈舞展演活动”记录。
2009年1月,马尔康县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2年7月,马尔康成都商会在成都成立。
2013年5月,大渡河世界级高坝双江口水电站环评过关。
2014年3月,卓克基嘉绒藏族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旅游景区。
2015年10月,首届“中国马尔康嘉绒唐卡学术研讨会”在马尔康召开,确认马尔康县为“嘉绒唐卡的故乡”。
201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马尔康县,设县级马尔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