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阿坝县:茸安峡谷美如画 乡村旧貌换新颜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喜迎二十大|阿坝县:茸安峡谷美如画 乡村旧貌换新颜

喜迎二十大|阿坝县:茸安峡谷美如画 乡村旧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2-10-12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藏地阳光网讯:(赵小雪   尕让泽登/供稿)从阿坝县城沿着“哇查”环线,以茸安大峡谷为目的地,一路山环水绕,美丽风光不断,越接近中心地带,风景越发瑰丽,淳朴自然的气息也越发浓郁。

色彩斑斓的彩林沿着河谷蔓延,独居特色的藏寨村落点缀其间,三五成群的牛羊自在地觅食,还有林间薄雾、袅袅炊烟……目之所及,好一幅山野秋韵图,好一派静谧和谐景。

茸安乡是阿坝县高山峡谷风貌的其中一极,在该乡达尔仓沟口,海拔仅有2900米,加上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的氧气更为充足,气候更为温暖,茸安乡也一直享有阿坝县“小江南”的美誉。

“风景太美了,我们今天还看到彩林,真的好看。特别是这边的天空,简直太蓝了。”这里是喜欢高原风光的游客探秘自然神奇的绝佳地。

这样沁人心脾的美景得益于当地强有力的环保措施。据了解,为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茸安乡建立了乡村两级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志愿组织助推、广大群众参与的生态环境大整治、大保护、大提升机制,以坚实有力的“组合拳”唱好环境保护进行曲。“这是我们2018年种植的高山寒柳,现在可以在树阴下遮阳了。”看着入户路两旁随风摇摆的柳枝,茸安乡阿斯玖村村民泽柔脸上满是喜悦。

2022年6月,由省农业农村厅和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的大渡河上游鱼类栖息地保护河段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阿坝县阿柯河干流茸安乡石门坎举行,这为当地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再次提振了信心。

石门坎是茸安峡谷亮眼的名片,一湾绿水在一跨步宽的石岩中咆哮而过,刹那间激起千层浪,水的力量、石的质感扑面而来,独特的风景震撼心灵。

在前些年,因为道路不通,此景被掩藏在高山峡谷间,几乎只供当地人观赏。现在,随着s220线阿坝县城至茸安乡夏尔尕村路段的全线贯通,村民上县办事更加便利,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此观光旅游。

“以前我们这里是泥石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上县城要3个多小时,如果往返,半天的时间就耽搁在路上了,现在1个多小时就到了,路又平整又安全。”茸安乡夏尔嘎村村民更仲的女儿在县城读书,他每周都要在村上和县城往返,便捷的交通让他省事很多。


据了解,目前,茸安乡到马尔康市草登乡、日部乡,茸安乡到柯河乡、垮沙乡的交通建设项目也在有序推进,预计2-3年完工。“等这些线路贯通了,茸安乡就从交通闭塞之地变得四通八达。”茸安乡主要负责同志认为,交通的改善为茸安乡在十四五期间,走“林旅结合”之路,发展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阿坝县委县政府在该乡投资了900多万,用于打造安坝红色旅游村寨。“1935年8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三次途径阿坝县,同时,也三次转战到茸安乡安坝村。”安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军对村上的红色文化很是了解,他还带记者观看了村上收集的红军用过的老物件。透过这些老物件,仿佛看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不畏困苦、勇往直前的峥嵘岁月。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产业振兴,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是茸安乡始终坚持的发展思路。“糌粑是藏族群众最主要的食粮,据说以前红军在茸安也喜欢吃糌粑……”一说起糌粑,茸安乡蒙古村副书记何胡勇就停不下来。

“蒙古糌粑”是阿坝县的“三绝”之一,因采用优质黑青稞,由传统水磨磨成,口感细腻、香味醇厚,受到顾客广泛喜爱。“蒙古糌粑”也是村上自主成立的集体经济,从青稞的挑选、晾晒、炒制,到售卖都由村上群众完成。“在脱贫攻坚之前,茸安乡6个村都没有集体经济,现在每个村都有集体经济。”该乡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罗鑫告诉记者。


据了解,茸安乡的集体经济主要涉及大型机械租赁、债券投资、产业扶持资金转投等,村民自主参与的较少。为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茸安乡不断在摸索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今年,茸安乡试验种植了高原香香李、高原玉米等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农作物。


“4月份,州农科所在我家试验种植了28个品种的玉米,长势很好,收成达到了预期。”茸安乡蒙古村村民旦真王甲今年试种了1.5亩玉米,目前已到收获季,每亩产出的玉米有400到500公斤、产出的秸秆有4到5吨,产出的玉米可供食用,玉米秸秆就拿来喂牛、喂羊。“比起种植传统的青稞,种玉米的产出价值更高,而且到了冬天也不担心牛、羊的口粮了。”往年让旦真王甲忧心的阶段性牧草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