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藏传礼仪概念界定与形态结构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浅论藏传礼仪概念界定与形态结构

浅论藏传礼仪概念界定与形态结构

发布时间:2020-12-08 来源:拉萨晚报   作者 :扎西多吉   责编:顿珠曲珍

摘要:本文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政策引领下,对继承和发展西藏传统礼仪之策创新性提出“藏传礼仪”新概念,并对其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梳理三种结构分类并加以叙述。

关键词:藏传礼仪 形态结构

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中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传统,是“修身养性、齐家持国平天下”的基础,反映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公民的素质、社会风貌、文化特色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藏族先辈在天高地阔的世界屋脊上创造了灿烂的高原历史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藏族传统礼仪文化,并随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与我国多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而传播发展,成为世界礼仪文化花园中最惊艳的一朵鲜花,光彩夺目,芳香大地。多元文化并重与融合的今天,藏族传统礼仪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新的存亡挑战,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视觉,提出全新的藏传礼仪新概念,分析其形态结构,并提出体系构建思路。

一、简述藏传礼仪新概念

藏传礼仪的名称分类

藏传礼仪是以藏族礼仪文化为根源,以西藏传统礼仪为树根,以丰富多彩的礼仪形态结构为枝繁叶茂的桑树。与它名称相近的有藏族礼仪、藏族传统礼仪、西藏传统礼仪或西藏礼仪等不同的称谓和概念,各有各的渊源,也有各自的局限,具体分析如下:

藏族礼仪是指藏族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从字面词意上理解藏族礼仪只限藏族人在同族或异族间沟通交流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却忽略了与藏族同根同源、并肩进步的兄弟少数民族门巴族和珞巴族、夏尔巴人以及在文化上交流密切、生活习惯相近的纳西族、蒙古族等的礼仪习惯。

西藏传统礼仪是指西藏人在历史的社交实践中表现敬师重友、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从词意上理解西藏传统礼仪只表达了西藏人在过去历史上与人沟通交流的行为规范。注重表达传统的那一份,却忽略了礼仪文化的发展变迁和充实更新,也忽略了居住在我国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藏族同胞的礼仪习惯。

藏族传统礼仪是指藏族人在过去历史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传统。仅限定藏族人过去的礼仪习惯,限定了其发展空间(族群)和发展时间段,忽视了礼仪文化充实更新。

西藏礼仪是指西藏人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实践中待人接物方面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从词意上理解,西藏礼仪仅限定西藏或其它涉藏州县,却忽视了历史上非藏族的藏文化区域,如邻国的尼泊尔、不丹等地。

藏传礼仪新概念

综上所述,结合藏文化分布区域、发展趋势以及礼仪文化发展特性,笔者以多年学习研究西藏礼仪文化而创新性提出“藏传礼仪”新概念。藏传礼仪:“藏”即指藏族,西藏,中国藏地,也指藏文化和藏文化发展区域;“传”指传统和传承、传播的意思,藏传礼仪是藏族先辈在长期社会交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并随着藏文化的传播而不断扩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更新,随着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交流而不断充实升级的礼仪文化。

“藏传礼仪”概括起来是指由藏族先辈在千年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实践中创造、积淀,并随藏文化发展而不断充实演变更新的礼仪文化。它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藏传礼仪是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藏族传统礼仪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举措。

二、藏传礼仪形态结构分析

藏传礼仪呈三层蛋体结构

礼仪作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或集体互为表示尊重、重视、友好的行为规范。藏传礼仪在实践过程中从表现形式和表示方法上可以划分为身语意三层形态,构成蛋体结构。倘若将藏传礼仪比作一只漂亮的鸡蛋,首先,其色彩斑斓的蛋壳是藏传礼仪形态身(身体)的部分,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实践中的仪容仪表、礼貌礼节、举止仪态、肢体语言以及有形物质所表现的操作规范和表示尊重、重视、友好态度的行为规范。

其次,其蛋幔好比藏传礼仪形态语(语言)的部分,主要指的是以藏语敬语为主的交际用语规范,藏语敬语词汇量绝对世界第一,代表西藏语言的高度文明,几乎每一个词语都可配译敬语,甚至很多词语根据敬崇程度不同或社会等级不同可以配用三组等级差异的敬语词,藏语敬语词汇相当丰富,十分优美,定是听觉的盛宴。

最后,其核心蛋黄是藏传礼仪形态意(意识、意念)的部分,主要指的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情感源泉,涵盖一个人的思维意识、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念。藏传佛教、英雄格萨尔王传说、八大传统藏戏、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藏农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精髓是藏传礼仪的主要指导思想。

藏传礼仪呈八瓣莲花结构

藏族礼仪和西藏礼仪作为藏传礼仪的根基和躯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由于西藏地域辽阔,藏文化传播区域广泛,其礼仪文化门类齐全,区域差异显著,呈现出独特的民族和区域特色,彰显出独特文化魅力。

根据藏族礼仪的理论体系和表现形态、呈现形式,藏传礼仪可划分为形象礼仪、家庭礼仪、人生礼仪、社交礼仪、教学礼仪、宗教礼仪、民俗礼仪、服务礼仪八个不同形态,呈八瓣莲花结构。

形象礼仪是以藏族先辈共有的审美价值和藏传佛教的价值理念为宗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生产生活过程中社会个体的外在审美要求和形象规范。主要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的容貌修饰习惯,包括仪容仪表礼仪、仪态举止礼仪、穿衣打扮礼仪、妆容发型礼仪等,其基本原则为纯净、淳朴、肃静的表现形式。

家庭礼仪是藏传礼仪的闪光点之一,是家庭成员在追求和睦相处、幸福生活中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具体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在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礼待亲戚朋友,夫妻相敬和睦等情感之理和言行习惯,包括家庭称谓礼仪、成员礼仪、待客礼仪、家庭仪式礼仪等,其理论体系相当完整。

人生礼仪是藏族人根据藏传佛教为主的藏文化伦理精神,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人生进程的各阶段的习俗规范,主要是诞生、命名、成人、结婚、生病、丧葬以及各种事业推进中仪式程序和操作规范,包括出生礼仪、婚姻礼仪、丧葬礼仪等,其基本原则为因缘轮回、慈爱人性的处世之道。

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交往和参加各类社会生产活动中表示尊重、重视、友好的具体行为规范,主要是个体在社会交际中言谈举止、礼貌礼节的思想修养和行为习惯,包括问候礼仪、交谈礼仪、探望礼仪、馈赠礼仪等等,其基本原则为善良、真诚、平等、尊敬。

学校礼仪是在西藏传统教学礼仪经验中汲取智慧,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成长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在校园中师生共处、同学共处以及各类集会和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包括课堂礼仪、校园礼仪、学生礼仪、集会礼仪、课外活动礼仪等,其基本原则为尊敬、友善、向上。

宗教礼仪是藏传佛教所倡导健康文明、向善向上的宗教活动中信徒们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主要是信奉佛教真理、皈依三宝和礼敬佛菩萨护法神等世俗信徒信仰习惯,包括朝佛礼仪、供养礼仪、转经礼仪、祈祷礼仪等,其主要原则为自由、自觉、虔诚、敬重。

民俗礼仪是西藏传统农耕畜牧生产活动和各类传统节庆活动的仪式流程和行为规范。主要是耕作生产、畜牧养殖、建筑劳作、过年过节、婚庆丧葬等操办习惯,包括节庆礼仪、生产礼仪、房宴礼仪、慰问礼仪等,其基本原则为欢喜、自律、真诚。

服务礼仪是引用藏族传统礼仪精髓在西藏传统农牧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服务事业中,服务人员在从事服务活动的行为规范。主要是经商活动、教育医疗服务,旅游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等通用言行习惯。包括服务意识、礼貌用语礼仪、行业用语规范、仪表装饰礼仪、接待礼仪、宴会礼仪、会务礼仪、商务礼仪等,其基本原则为热情、规范、利索。

藏传礼仪呈千叶树结构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礼仪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十分注重讲究礼貌,其中藏族的礼节更加丰富多彩,使用广泛,无论男女老少大小事情处处都是礼节的呈现,时时刻刻人人都在以礼相待,礼貌氛围十分浓厚,礼仪气象万千,礼貌礼节形态茂密繁多、灿烂辉煌。藏传礼仪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礼仪理论体系,以及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礼貌礼节,构成一棵既有承载年轮,又充满生机的大桑树,枝繁叶茂,十分健壮,礼仪形态呈现出美丽的千叶树结构。

三、藏传礼仪iso体系建设的思考

深挖修饰,取精用宏

深入挖掘西藏民间礼仪文化,深入学习研究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不断提取精髓和营养,将认真分析研究民族民间礼仪文化的骨肉血脉,并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遴选方法,将不断继承和弘扬藏传礼仪。

规范量化,推进标准

西藏礼仪文化是千百年来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自然带有历史的尘埃和封建阶级的思想气味,藏传礼仪将根据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和国际礼仪文化发展形式,将各类藏族礼貌礼节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对礼貌用语进行适度量化,对仪容仪表的审美理念再度磨合,特别是对一些仪态和举止制定标准化研究。

与时俱进,活态传承

藏族传统礼仪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礼仪文化历史久远、丰富多彩、形态万千,是十分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年轻人有义务将同民族血脉延续和文化发展、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将进一步传承传播,使得传统礼仪与时俱进、活态传承。

(本文系西藏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课题“藏传礼仪iso培训服务项目开发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zjky61607。作者系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