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养生体育文化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西藏的养生体育文化

西藏的养生体育文化

发布时间:2019-08-28 来源:中国西藏 责编:顿珠曲珍

西藏地势高亢,地形复杂,受高空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等影响,形成了以低温、干燥、多风、缺氧的高原气候。在这样的环境下,藏族人民却有着强健的身体,这与他们的日常体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养生知识,靠口口相传、代代接替,保存于民间,形成了适合高原环境的养生健身方法。


史前时期的养生体育文化

西藏养生体育文化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西藏高原最早的居民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雅砻河谷地带,他们打猎捕鱼,逐水而居,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练就了奔跑、跳跃、攀登、投掷、游泳等必不可少的技能,射箭、摔跤、骑马、举石、刀术、投矛等活动就是最初的体育方式。

史前时期,藏族先民对生命的延续与生命价值的追求,对寿命与健康的关注是一普遍行为。当时的养生是作为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原始的治病方法,对史前人类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为了追求长寿,避免早夭,藏族先民就开始了对生命和身体运动的关注。人们充满了对自身健康的祈望,表达了对病痛的焦虑和不安。1978年和1985 年昌都卡若、拉萨曲贡遗址的发掘表明,距今5000 年前,西藏高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卡若这座原始村落,至少延续了一千余年。史前时代人类的生活十分艰难,在高寒恶劣的气候环境中,饥饿、疾患和寒冷经常会威胁着他们的生存,要维持长期的定居生活,若没有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健康的体质是难以维持的。


在卡若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罐烧灶遗迹,猎获的各类动物的骨骼,以及饲养的动物——猪,表明当时人们已学会了使用火。正因为学会了使用火,使煮熟的食物不仅起到了消毒作用,而且加速缩短消化食物的过程,使人类可以消灭许多传染病的病原菌,也使身体的营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健康,对延长寿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用火可以照明、改善居住条件,扩大活动范围,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遗址中出土有精致的骨针、陶纺轮等,表明藏族先民为了御防寒冷,已学会了缝制衣服。这也是最早的保健措施之一。

在遗址中出土的璜、环、珠、贝、骨等串联成的似项链的装饰品,表明藏族先民已产生了表露愉悦心情的、原始的审美体验。现代医学证明:良好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对人的身心健康,养生延年是有益的。

为了解藏族先民生活的多样性,我们通过对藏北、藏西、藏东的岩画分析,发现有表现舞蹈的画面,舞者男女皆有,有单人、双人,多人舞蹈等。在比较晚期的岩画中,常见的是多人舞蹈。表现了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刀舞、剑舞等形式。这些原始的舞蹈,不仅能有助于人们的心情愉快,而且也有助于身体健康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的需要。


史前时期藏族先民在劳动中还学会了制作“投掷用的石球”,即飞石索,方法是将石球包一层外皮,缚连在绳索的末端,绳索的上端则联结在一起。使用时握住绳的上端,把其余的部分抛在空中旋转,然后石球弹射出去,远且准地打击野兽。

吐蕃时期的养生体育文化

吐蕃时期,养生体育文化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如果说原始时期的体育活动是基于生存的本能,这时期的体育活动则是应强身健体所需。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等著成的藏医学经典名著《四部医典》一书中,有了“顺生”、“节欲”、“去害”、“运动”等养生体育思想与方法,尤其提出要“勤竞行走搓身祛培根”,即要勤于“运动”,可使“皮肤光泽身体硬朗”,将体育运动和养生保健结合在一起,认为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益年延寿。在运动锻炼时,不仅要注意适度不过量且要持之以恒,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方能达到健身之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西藏传统养生体育体系。这时期的藏医养生家已经认识到,在高原环境下动静结合,采取适度的运动,可把人体的精神、形体、气息三者能动地结合起来,对机体施加整体性的影响,从而改善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动静结合的养生,能旺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加深睡眠,增强体力抗缺氧力,延缓人体衰老和健康长寿有益。

吐蕃时期藏民族在养生体育基础上,还不断积累了生产和战争格斗的经验,形成了“术”,如:弓箭术、使矛术、骑术、泅渡术、驾御术、马术、剑术、搏斗术等体育的内容。

元明清时期的养生体育文化

元明清时期养生体育文化发展更为完善,许多医学家、养生学家对吐蕃医学,尤其是《四部医典》中的养生内容作了研究和整理,发扬精华。17世纪,根据《四部医典》内容绘制的《四部医典挂图》“养生之道细部”论述说:日常生活中应“住宅要舒适,注意保暖,常晒太阳,避免负重,老者避免过劳、用心过度,多食柏子仁、蜂蜜、酥油、热糌粑、寒水石、五灵脂等食物和补药,经常沐浴,即可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人的容貌像十六岁的少年,灵巧得像狮子,健壮得像大象,寿命似日月,颜色似孔雀,敏捷似奔马。”元明清时期若干健身体育已成为藏族男子必须具备的技术,尤其是要具备3 种英勇的武艺,即:肉搏战斗的体力、游泳渡河的本领、像鸟一样灵活的手指(各种武功)。18世纪的民族英雄郡王颇罗鼐,以武艺高强闻名遐迩,他自幼从叔父占堆习武健身,尤偏重骑射和刀矛器材,他聪颖敏捷,勤奋刻苦,不仅练就了精湛的射、骑等技艺,同时还练得臂力惊人,直到花甲之年,仍能弯弓射箭、飞矢穿红舞刀习武。

穿越历史长河藏民族养生健身依然如故穿越历史的长河,今天藏族人民骑马射箭、载歌载舞的习性依然如故。西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平时劳动之余或节日、喜庆佳期,均可举行,尤以节日最为丰富多彩。如藏历新年、江孜达玛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望果节、林卡节、雪顿节等,均或多或少地有体育项目举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赛马、射箭、投石、赛牦牛、押架(大象拔河)、投乌尔多、摔跤、锅庄舞、硬气功等,这些最为人乐道,也最具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成为了人们健身强体,娱乐身心的重要内容。而且不少项目已经成为西藏民运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如押架、抱石等等。

在西藏民间,流行模仿动物动作的养生舞蹈,如鹰舞、狮舞、牦牛舞、鹿舞、猴舞等,很有些类似于汉族地区的五禽戏,这些舞蹈具有“宣导郁”、“通利关节”,强身健体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欢快、轻松的音乐,可使人精神振奋,精力旺盛,血脉流通,经络畅达。故经常跳跳藏舞,不但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能乐在其中,养在其中,医在其中,使人们在娱乐中受益,达到锻炼目的。

每年的藏历七月上旬,高原雨季刚过,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白天温度很高,无论是城市还是牧区、农区,都有一个群众性的洗澡活动,藏族男女老少阖家而出,各临河遍设凉棚或帐蓬。沐浴节持续一个星期时间,在这七天中,从五、六岁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要来洗澡,成为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据藏族历算书籍记载,太阳运行到第十宿43度时,即七月底、八月初的一周,澄水星出现,一切水皆成甘露,此时入水沐浴,能祛除疾病,强身健体,有如药浴,也称药浴节。

藏民族还形成了与环境相一致的养生法,如藏族的居住地一般都位于有丰富水源之地,汲水方便。而且修建每一座房,饮每一口水,牧每一处草,筑每一石都很讲究。如藏族谚语所述:“房地田地地皆宜,宅水渠水水皆津,近牧远牧草尽美,房木薪木木均佳,筑石矿石石堪夸。”在西藏的山区、林区,人文气候也非常美妙,具有独特的、雪域特色的民风、民情、民俗。在节日里,人们手舞足蹈以表达感情,排解困境,治疗疾病,对增进健康也确有益处。

正是这种流传几千年的独特体育文化,才使藏族人民在高原低氧气候环境下保持强健的体魄。近年来不少养生家、体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仅有肉体上的锻炼是很不够的,西藏传统养生体育的思想、精神、意识等方面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如我们也能做到精神和身体的双重锻炼,不愁没有一副健康的身体。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