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小记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若尔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小记

若尔盖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小记

发布时间:2018-01-10 来源:阿坝日报 责编:泽旦卓玛

从垭口山眺望若尔盖县辖曼镇,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具有民族特色的牧民新居就像一蔟“格桑花”盛开在碧绿的草原上。易地扶贫搬迁的“别墅”和草原上湛蓝的天空、五彩的小花、成群的牛羊、奔驰的骏马、悠闲的牧人……进入夏季后,辖曼镇将呈现出了新时期牧家人和谐静谧的美丽画面。

“只用花一点钱就能住上新房子,房子漂亮,交通水电都便利,这是我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好事。”见到辖曼镇的易地搬迁户尼巴时,他因刚收到“大礼”,正在向辖曼镇党委书记夺基泽让表示感谢——政府在村主干道边为他们修建的面积共75平方米的三间新房,尼巴眉眼间全是喜气,“现在搬到新房,我一定用新面貌开始新生活。”

尼巴能收到政府“大礼”,得益于若尔盖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破解深度贫困的精准战略。

近年来,若尔盖县党委、政府强力推行农牧区易地扶贫搬迁“12345”工作法,在易地扶贫搬迁上“啃硬骨头”,使贫困群众真受益、真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自从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后,‘县官’已变成我们的‘村官’啰!”河拉村的支部书记向木科说。不仅是“县官”变成了“村官”,联系河拉村的镇领导、县级部门工作人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等相关人员都成了该村的“村干部”。

怎样建?既能突出特色,又能让牧民群众在生活上习惯,在经济上能够承受,同时还要确保“不超标、不豪华、不闲置”。“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把人均建房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内,根据各户人口数不同,规划设计了25至150平方米的多种户型,每户自筹资金部分都不超过1万元。在风貌设计上突出藏民族特色;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将交通、用水、用电、通信与农牧民住房深度配套融合,目前,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乔迁新居”。辖曼镇党委书记夺基泽让介绍道。

“卡卓!卡卓!卡卓!党委、政府很体恤贫困户,修建、装饰我家75平方米的房子花费了10.65万元,却只让我们承担了500元费用,还把我安排在修建队打工,我既可以打工挣钱,又可以监督我的房屋修建。”贫困户尕尔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如何帮助异地扶贫搬迁户彻底脱贫才是重中之重。

采访辖曼镇西仓村的搬迁贫困户更措玛时,家里缝纫机吱吱呀呀工作着,她正坐在缝纫机前忙碌着。为了让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留得下,生活有着落,辖曼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谋发展,以产业为抓手,以解决群众就业为落脚点,依托州级联系帮扶部门力量,立足当地牧民群众的藏装缝纫技能基础和辖区群众藏装、僧众袈裟缝制等市场需求,从易地扶贫搬迁户中选择一批人先行成为试点户,加入到缝纫行业,促进市场供求并达到创收目的,着力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缝纫一条街”产业。

“家里草场少、牛也少,收入渠道受限,生活贫困。党委、政府为我们修了房子,又为我们找活路,现在一个月能增加300元的收入。非常感谢对我家的帮助,我会努力勤劳致富奔康。” 更措玛边说话边竖着大拇指。


“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若尔盖县一边绘下扶贫搬迁的美好蓝图,一边进行着如火如荼的脱贫奔康产业实践,演绎出了一幕幕贫困群众奋力脱贫、致富奔康的幸福画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