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扶贫路 藏地阳光新闻网-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党旗映红扶贫路

党旗映红扶贫路

发布时间:2017-11-24 来源:藏地阳光网 责编:丁真尼玛

——壤塘县岗木达乡提升党建促进脱贫攻坚见闻


■特约通讯员 李洁  赵原 文/图

一阵一阵的电话铃声,忙进忙出的工作人员,五月伊始,走进壤塘县岗木达乡党委,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繁忙景象。“送钱送物,更要建一个好支部”,在乡党委书记周玉华看来,要有效推动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抓好党建强基础,围绕扶贫找出路。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是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也是岗木达乡在脱贫路上给出的有力答案。

村委里的变革,培养群众的“领路人”

红肿着半边脸,声音嘶哑,打着留置针的左手不停的比划,这是岗木达乡明达村党支部书记耿单工作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今年56岁的耿单担任明达村村干部已经20余年,一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村里深得群众信任。在岗木达乡,这样“甘为孺子牛”的村干部只是一个缩影。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有效增强村干部的带头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岗木达乡通过开展“充电富脑”培训、专项整治、灵活运用绩效考核等方式,不断激发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

2017年以来,岗木达乡通过“充电富脑”培训举办“农民夜校”培训18期。在“充电富脑”培训过程中,岗木达把党建示范点、产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地龙头企业等作为课堂,通过现场授课、实地观摩、经验传授、座谈交流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用性。“现在的培训,授课内容实在,可以现学现用,我们听课的精神头可足了!”岗木达村党支部书记甲木洛的话讲出了乡里党员干部培训的成果。

岗木达乡党委还出台了《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用严明的纪律制度管事管人,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大大激发了岗木达乡6个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月光下的走访,架起干群的“连心桥”

一盏电灯、一杯清茶,席地盘腿而坐,家长里短,促膝长谈。这是岗木达乡开展夜访活动时的一个场景。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岗木达乡6个村非常普遍。

“白天要外出务农,驻村干部晚上就专门到家里来听我说难处,帮我把用水难问题解决了!” 家住岗木达乡章光村的阿杨告诉记者,去年为增加收入,借款在马路边新建了一处房屋,本想借助出租商铺增加收入,但由于家境比较困难,一直没有接通自来水。平日得到200多米外的敬老院挑水,极不方便,商铺也无人问津。像阿杨家一样用水难的住户一共有19家,这个问题一直挂在驻村工作组长林忠的心上,他连续两周晚上入户商量安装水管的相关事宜,帮助申请饮用水困难扶持项目,帮助挖沟、埋管、装水龙头……驻村工作组一条龙服务,最终帮助19户群众实现用水心愿。

晚上听事,白天办事。扶贫攻坚开展以来,岗木达乡建立夜访工作机制,由乡党委、人大、政府班子成员带班,夜里走村串户,与贫困户坐到一块,讲政策、听意见、解困难,寻找致富路子。帮扶干部们还向群众发放“帮扶连心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群众监督”、“业务咨询”等,让群众办事更方便,了解政策更便捷。

党员干部心中装有帮扶对象户,时时事事为帮扶对象户着想,帮扶对象户纷纷对乡党委、政府点赞。过去一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乡39200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8%降至13.5% ,下降近5个百分点。

提升中的产业,筑牢奔康的“自信力”

借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岗木达乡积极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在整顿过程中,岗木达乡党委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明达村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打造出“党员引领•产业助推•共同致富”党建促扶贫产业开发模式。

今年,岗木达乡党委、政府在明达村投入产业资金37万元,在距县城主城区一公里处拟建全自动洗车场,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填补了明达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白,增强其“造血”功能。同时,明达村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青豌豆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已达200多亩,成为贫困户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

明达村党员干部还不断求新求变,把发展互联网销售作为突破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限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树立“互联网党建扶贫”的工作思路,当起了农产品流通中间人,积极开展代买代卖活动,建立了生态蔬菜电商销售平台,并使其进入实际探索试运行阶段。

党旗飘扬,代表着群众的利益,党徽闪耀,照亮了脱贫的方向。基层党组带头干,党员干部努力干,壤塘县岗木达乡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创造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当地群众致富奔康的信心更足了。

网站地图